开放交流

混凝土结构智能防灾基础研究SLDRCE21-01章红梅副研究员(浙江大学)2022.01-在研

液化场地与刚度突变地下结构动力相互作用机制研究SLDRCE21-02张敬华副教授(西安交通大学)2022.01-在研

土木工程重大基础设施变形远距离高速视频精准测量技术SLDRCE21-03冯永玖教授(同济大学)2022.01-在研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抗震韧性定量评估与提升研究SLDRCE21-04徐军副教授(湖南大学)2022.01-在研

Evaluation of aerodynamic coefficients on various buildings considering non-exceedance probabilitySLDRCE21-05Kim, Yong Chul教授(Tokyo Polytechnic University)2022.01-在研

非线性能量阱控制超高层建筑风振响应的理论与试验研究SLDRCE21-06王钦华副教授(西南科技大学)2022.01-在研

多灾害下核电混凝土结构损伤破坏的相场分析方法(SLDRCE20-01)吴建营教授(华南理工大学)2021.01-在研

面向结构真实火灾效应的远程混合试验系统(SLDRCE20-02)江黎明助教授(香港理工大学深圳研究院)2021.01-在研

带摇摆墙结构的减震机理与设计方法研究(SLDRCE20-03)张富文高工(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2021.01-在研

Aerodynamic measures to mitigate wind load on low-rise/ high-rise buildings and improved pedestrian level comfort around high-rise buildingsSLDRCE20-04Ajay Gairola教授(Ind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Roorkee, India)2021.01-在研

新型可恢复功能剪力墙结构体系防震性能研究(SLDRCE19-01)陈跃副教授(宁波工程学院)2020.01-在研

格构式输电塔杆件风荷载及杆件间气动干扰机理研究SLDRCE18-01)周奇副教授(汕头大学)2019.01-2022.12

自复位框架结构中填充墙和外墙抗震性能及设计方法研究SLDRCE18-02)陈云副教授(海南大学)2019.01-在研

考虑震源机制的地震动特征参数与隔震建筑失效模式研究SLDRCE18-03)石运东副教授(天津大学)2019.01-2022.12

智能传感材料性能及其在桥梁结构健康监测中的应用研究SLDRCE18-05姚武教授(同济大学)2019.01-2022.12

复杂施工环境下软土地基破坏三维扩展规律与机理研究SLDRCE17-01)雷华阳教授(天津大学)2018.01-2021.12

690MPa级高强钢柱局部失稳对其滞回性能及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研究SLDRCE17-02MarkA.Bradford讲座教授(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UNSWSydney,Australia)2018.01-2021.12

近断层强震作用下建筑结构减震优化设计及试验验证SLDRCE17-03)杨迪雄教授(大连理工大学)2018.01-2021.12

Benchmark study on tornado-induced wind loads on low-rise buildingsSLDRCE17-04Partha Sarkar教授(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Iowa State University, USA)2018.01-2022.12

复合材料人防防护门结构轻量化设计理论研究SLDRCE16-01范华林教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7.01-2019.12

空间差动效应下长隧道非一致地震响应分析SLDRCE16-02赵旭副教授北京工业大学2017.01-2019.12

强震诱发钢结构延性断裂的跨尺度转换SLDRCE16-03钱旭东副教授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2017.01-2021.12

强震诱发钢结构延性断裂的跨尺度转换SLDRCE16-04)廖芳芳副教授(长安大学)2017.01-2021.12

土与地下空间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及其对地运动的影响研究SLDRCE15-01)潘旦光研究员(北京科技大学)2016.01-2019.12

强震作用下大开口地下结构灾变响应机制研究SLDRCE15-02)叶志明教授(上海大学)2016.01-2019.12

火灾爆炸条件下隧道混凝土衬砌结构损伤多尺度模拟分SLDRCE15-03)汪林兵教授(弗吉尼亚理工大学2016.01-在研

液化砂土细观拓补结构的试验与模拟研究SLDRCE15-04王剑锋助教授(香港城市大学2016.01-2019.12

Piezoelectric material based wind energy harvesterSLDRCE15-05HeeChang LIM助教授(Pusan National University2016.01-2019.12

大跨度钢箱梁桥涡振非线性和自限幅特性的细观机理研究SLDRCE14-01)李永乐教授(西南交通大学2015.01-2019.12

小半径曲线桥地震破坏机理的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研究SLDRCE14-02焦驰宇副教授(北京建筑大学)2015.01-2021.12

新型液磁式隔震技术之结构振动台试验SLDRCE14-03)陈希舜教授、施俊扬助理教授(台湾科技大学)2015.01-2019.12

火灾下预应力张弦梁钢结构的物理行为及设计方法研究SLDRCE14-05)杜咏教授(南京工业大学)2015.01-2020.11

环境不确定因素对结构影响的盲源分离SLDRCE13-MB-01Satish Nagarajaiah教授(Rice University(莱斯大学))2014.01-2021.12

基于风洞试验的桥梁气动力非线性识别及模拟SLDRCE13-MB-02)吴腾助教授(University of Notre Dame (圣母大学))2014.01-2017.12

城市区域风灾动态预报的若干基础研究SLDRCE13-MB-04)汪大海副教授(武汉理工大学)2014.01-2017.12

玄武岩纤维约束和锈蚀耦合作用下剪力墙抗震性能研究SLDRCE13-MB-05沈德建副教授(河海大学)2014.01-2016.12

无梁楼盖人防工程地震破坏机理与抗震措施(SLDRCE12-MB-01冯进技研究员(总参工程兵科研三所)2013.01-2015.12

现代大跨度地下结构的强震破坏机理与过程研究SLDRCE12-MB-02陈之毅副教授(同济大学)2013.01-2015.12

基于监测信息的大跨桥梁形变与车辆荷载特性分析及建模(SLDRCE12-MB-03)伊廷华副教授(大连理工大学)2013.01-2015.12

强震作用下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整体抗震可靠度研究SLDRCE12-MB-04吕大刚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01-2017.12

斜拉索气动力及其雷诺数效应研究LDRCE12-MB-05刘庆宽教授(石家庄铁道大学)2013.01-2016.12

普通和智能混凝土柱动力本构模型研究(SLDRCE11-MB-01)莫诒隆(Mo, Yi-Lung)教授(美国休斯顿大学)2012.01-2015.12

大跨桥梁主梁限位大型液体粘滞阻尼器动力边界影响特征SLDRCE11-MB-02)聂利英副教授(河海大学)2012.01-已验收

桥塔模型风洞试验相似理论与方法SLDRCE11-MB-03)马存明副教授(西南交通大学)2012.01-2016.12

考虑气动弹性效应的膜结构风振响应研究(SLDRCE11-MB-04孙芳锦副教授(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2.01-2016.12

-混凝土组合梁抗火性能研究SLDRCE11-MB-05)王卫永副教授(重庆大学)2012.01-2016.12

基于监测信息的高层建筑结构状态及作用荷载识别SLDRCE10-MB-01雷鹰教授(厦门大学)2011.01-2015.12

典型桥梁结构断面节段模型风洞试验及振动特性研究SLDRCE10-MB-02)李加武教授(长安大学)2011.01-2016.12

全桥气弹模型风洞试验相似理论与方法SLDRCE10-MB-03)张志田副教授湖南大学)2011.01-2015.12

大跨结构多点多维地震输入及抗震减震研究SLDRCE10-MB-04)刘锋讲师(山东科技大学) 2011.01-验收

考虑场地盆地效应的土-高层建筑群动力相互作用研究SLDRCE10-MB-05熊峰教授(四川大学)2011.01-2015.12

考虑场地盆地效应的土-高层建筑群动力相互作用研究SLDRCE10-MB-06刘伟庆教授(南京工业大学)2011.01-2015.12

预应力FRP片材加固混凝土墩柱的抗震性能研究(SLDRCE08-MB-01)周长东副教授(北京交通大学)2009.05-2012.12

锥形涡诱导下大跨屋盖结构表面风荷载机理研究SLDRCE08-MB-02)叶继红教授(东南大学)2009.05-2012.12

斜拉索风雨振动的半主动控制研究SLDRCE08-MB-03) 周海俊副教授(深圳大学)2009.05-2011.12

强震作用高强钢材钢结构失稳全过程数值模拟和试验研究(SLDRCE08-TS-01)施 刚讲师(清华大学)2009.05-2011.12

约束钢柱火灾下弯扭屈曲问题的试验与理论研究SLDRCE08-TS-02)王培军讲师(山东大学)2009.05-2011.12

超高层巨型框架结构模型振动台试验研究SLDRCE08-HZ-01)叶献国教授(合肥工业大学)2009.05-2012.12

桥梁结构地震模拟振动台台阵试验理论、方法及应用SLDRCE08-HZ-02)宗周红教授(东南大学)2009.05-2012.12

相邻建筑间阻尼器连接减震实验研究2007-A-01)刘绍峰讲师(上海大学)2008.01-2010.12

薄壁钢管混凝土框架梁柱端板连接的抗震性能和破坏机理2007-A-02)王静峰副研究员(合肥工业大学)2008.01-2010.12

某超高层建筑风特性与风振响应的现场实测(2007-C-01)胡 亮博士(同济大学桥梁工程系)2007.08-2009.12

复杂结构GPS实时监测方法及风振响应分析(2007-C-02)伊廷华讲师(同济大学)2007.10-2009.12

基于强迫振动法的桥梁断面气动导数参数研究SLDRCE07-T-01)郭震山讲师(同济大学)2008.01-2014.12

车辆气动系数的风洞试验研究2006-A-01)徐幼麟教授(香港理工大学)2007.01-2011.12

Shake Table Tests of Mass-Variable TLDs2006-A-02)陈根达助教授(University of Missouri-Rolla)2007.01-2011.12

地震作用下钢结构防火保护的损伤机理研究2006-B-01陈素文副教授(同济大学建筑工程系)2007.01-2010.12

基于统计模式的结构地震损伤识别研究2006-B-02)宗刚讲师(同济大学)2007.01-2014.12

基于强劲性问题的桥梁结构多灾害防治理论及应用研究2006-C-01)谷音讲师(同济大学)2006.09-2010.12

大跨空间结构风致响应及等效静风荷载研究2006-C-02)李方慧讲师(黑龙江大学)2006.10-2010.12

自然通风烟塔合一冷却塔风振研究2005-A-01)黄志龙教授(浙江大学)2006.01-2010.12

SSI体系阻尼比的试验研究2005-A-02)张之颖副教授(西安交通大学)2006.09-2011.12

考虑非线性系统的节段模型颤振导数识别2005-B-01)马如进讲师(同济大学桥梁工程系2006.01-2010.12

格子玻尔兹曼方法模拟桥梁结构高雷诺数绕流2005-B-02)曹丰产副教授(同济大学桥梁工程系)2006.01-2011.12

考虑流固耦合效应的柔性结构风荷载及风振研究2005-C-01)张爱社副教授(山东建筑工程学院)2006.01-2010.12

钢管混凝土拱抗震性能研究99001)陈宝春副教授(福州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99.08-2002.12

风洞中模拟大气边界层内风特性的半主动方法研究99002)林志兴研究员(同济大学桥梁工作系)99.09-2004.12

利用脉动测量建立面波频散曲线来测定场地波速的研究99003)章文波副研究员(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北京强震观测中心)99.10-验收

典型断面群体超高层建筑风致干扰特性的实验研究(98001)谢壮宁副研究员(汕头大学土木工程系)98.11-2002

桥梁上部结构-桩-土相互作用体系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98002)袁万城研究员(同济大学桥梁工程系)98.09-2000

形状记忆合金耗能器在建筑结构抗震控制模型试验(98003)吴波教授(哈尔滨土木工程学院)98.09-2001

实验模态分析用于桥梁气动导数辨识方法研究(98004)宋汉文副教授(复旦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系)98.09-2004

筒仓托能减震结构体系的理论与试验研究(98005)马建勋副教授(西安交通大学)98.09-2002

考虑土与结构相互作用的减震控制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98006宰金珉教授(南京工业大学)98.09-2002

高层建筑钢-混凝土混合结构抗震性能及设计理论研究98007李国强教授(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98.07-2000

钢筋砼框架结构地震反应及破损的振动台试验研究97001)叶献国教授(合肥工业大学土建学院)97.09-2000

无粘结预应力砼板结构振动台试验研究97003)周朝阳教授(中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97.09-2002

基于损伤识别的结构仿真分析97004)江见鲸教授(清华大学土木系)97.9-1999

柔性桥梁非定常气动数识别97007)张令弥教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97.09-2001

考虑流体-结构相互作用的快堆钠池(主容器)的抗震性能的振动台测试分析研究(97008)吴建成、鲁亮讲师(同济大学)97.09-2000

渡槽结构风载系数的确定及风振反应和可靠度分析方法(97014)李正农博士后(武汉水利电力大学)97.09-2001

不同强度混凝土梁柱节点的抗震性能97015)苏小卒教授(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97.09-2002

钢筋混凝土板柱结构体系抗震性能研究96001)周德源教授(同济大学)96.09-1997

灾害性荷载作用下钢框架结构动态响应的统一非线性分析新方法96002)赵金城博士后(上海交通大学)96.09-1999

地震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框架损伤识别与修复的试验研究(96003)李洪泉副教授(南京建工学院)96.09-2000

桥梁结构地震力隔离理论的实验研究96004)王荣辉讲师(长沙铁道学院土木系)96.09-1999

塔桅钢结构振动响应及控制理论与试验研究96005)王肇民教授(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96.09-2001

桩承高层结构六分量有效地震输入研究96006陈清军副研究员(同济大学结构理论所)96.09-2000

农村低层民房抗台风风洞试验研究96007)孙炳楠教授(浙江大学土木系)96.09-2000

工程结构随机建模理论与试验研究95001)李杰教授郑州工学院土建系)96.07-1999

大型复杂结构拟动力实验方法及其工程应用研究95002)邱法维工程师 (哈尔滨建筑大学)95.07- 1997

土木工程结构实时振动监测和损伤评估的研究95003)曹正元副研(同济大学力学系)95.07-1999

高层建筑结构物理特性的脉动识别技术95004)李国强教授(同济大学建工系)95.07-1997

带有局部圆弧面建筑风洞模型试验的雷诺数模拟问题95005)徐有恒教授(复旦大学应用力学系)95.07-验收

地面粗糙度对低矮建筑物风压影响95006)莫乃榕副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力学系95.07-2001

风洞的非接触测振研究95007张继昌副教授(同济大学物理系)95.07-1999

复合地基场地地面运动特征的研究动控制系统的实验与应用研究(94001)费涵昌教授(同济大学地下工程系)94.09-1997

钢骨钢筋高强混凝土结构构件的抗震性能(94002)叶列平副教授(清华大学土木系)94.09-1999

支撑体住宅结构体系的试验研究94003)陈忠范讲师(东南大学土木工程系)94.09-1996

建筑钝体空气动力学的理论和实验研究94004)王道增高工(上海大学应用数学力学所)94.09-验收

公铁两用特大跨度斜拉桥空气动力学特性研究(94005)陈政清教授(长沙铁道学院土木系)94.09- 1996

柔性吊桥风振主动与混合控制的试验和研究94006)瞿伟廉教授(武汉工业大学建工系)94.06-2011

柔性建筑结构振动主动控制的新方法研究94007)顾仲权教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94.09-1997

建筑钝体空气动力学的理论和实验研究93001)吴雄华教授(同济大学应用数学系)93.01-1997

高耸结构及高层建筑涡激振动与驰振的研究93002)梁枢果讲师(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建工系)93.01-1996

H型钢柱的空间恢复力93003)李国强副教授(同济大学建工系)91.07-1995

多层房屋隔震技术应用研究93004)周福霖教授(华南建设学院西院)93.01-1996

在地震作用下框架-抗震墙体系的模型化分析方法研究93005)赖明教授(重庆建工学院建工系)93.01-1996

结构非线性振动稳定识别与控制(93006)邓长根教授(同济大学)93.10-2000

半主动及主动调谐质量阻尼振动控制系统的实验与应用研究(93007)滕军博士后(同济大学结构理论研究所)93.10-验收

数字式加速度仪记录长周期分量误差的实验研究(91001)彭克中研究员(国家地震局工力所北京强震中心)91.07-验收

震源破裂过程的不均匀性对地震地面运动影响的研究(91002)李文艺副教授(同济大学结构理论研究所)91.07-1995

化工结构与设备地震相互作用模型试验研究(91003)李杰副教授(郑州工学院土建系)91.11-1995

结构减振、隔振及振动控制技术91004)邹祖军博士后(同济大学工程结构所)91.06-1995

调频流体阻尼器(TLD)的减振原理及在工程结构振动控制中的应用(91005) 瞿伟廉副教授 (武汉工业大学建工系) 91.07-1995

大气边界层剪切流中建筑钝物体的空气动力特性(91006)崔尔杰研究员 (北京空气动力研究所) 91.07-1995

风力作用下建筑物间相互干扰研究(91007) 张相庭教授(同济大学工程力学系) 91.07-1995

 

1:包含西部访问学者项目

2:职称和所在单位均为申报项目时的信息

 

 



版权所有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