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1日,土木工程防灾减灾全国重点实验室喀什“一带一路”基地成立、 新疆工程材料与结构安全重点实验室揭牌仪式暨第三届沪喀城乡建设研讨会在新疆喀什大学召开。本次活动为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与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土木工程防灾减灾及城乡建设的科技创新与合作交流。
土木工程防灾减灾全国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吕西林院士,实验室主任朱合华院士,国铁集团原总工程师、同济大学高铁及站城融合研究院院长郑健教授,喀什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罗浩波教授,喀什地区行政公署刘四宏副专员、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刘千伟总工,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院长、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周颖教授等出席本次活动。
实验室主任朱合华院士代表实验室致辞,他表示“一带一路”是我国新时期所提出的国家级顶层合作倡议,也是我国的重大战略举措。喀什作为我国西部边陲的重要城市,是“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城市和区域中心,中巴经济走廊、中吉乌铁路等均以喀什为起点,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为落实全国重点实验室支撑国家战略、承担国家重大任务的要求,在同济大学和喀什大学的支持下,成立了土木工程防灾减灾全国重点实验室喀什“一带一路”基地。希望基地面向中巴经济走廊、中吉乌铁路等为代表的“一带一路”重大工程项目的建设,聚焦重大科学技术问题,通过科技创新和数智赋能为“一带一路”重点项目的建设运维和防灾减灾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喀什大学罗浩波副校长、喀什地区行政公署刘四宏副专员、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刘千伟总工、中国铁路乌鲁木齐局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刘锋总经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张磊副厅长也分别代表所属单位进行致辞。
朱合华院士致辞
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同济大学、喀什大学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同济大学与喀什大学共同签署了土木工程防灾减灾全国重点实验室喀什“一带一路”基地合作协议。随后举行了土木工程防灾减灾全国重点实验室喀什“一带一路”基地的启动仪式。
启动仪式之后召开了第三届沪喀城乡建设研讨会。会议以“沪喀携手共奋进,科技赋能建未来”为主题,吕西林院士、郑健院长和周颖教授分别作主旨报告“高烈度区全装配式可恢复功能混凝土结构防震新体系研究与应用”、“中国铁路‘走出去’”和“韧性城市——从防震韧性建筑到城市智能防灾”,向与会人员分享了建筑韧性安全领域的前沿进展与实践经验。会议同时举办专业学术报告、喀什“一带一路”发展研讨会和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会议,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助力喀什大学学科建设与科研能力提升。 会议旨在整合东西部资源,推动上海先进经验与新疆实际需求深度融合,为“一带一路”核心区基础设施建设、边疆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与人才支撑。在交流研讨环节,中国铁路经济规划研究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周红云、中国铁路国际有限公司总工贾应革、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谢毅和同济大学高铁及站城融合研究院副院长李晓军都做了发言。
吕西林院士、郑健院长、周颖教授作会议主旨报告
出席本次活动的还有国家铁路局规划与标准研究院副院长王健飞、总工程师黄文勇,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胡叙洪,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浩,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魏加志,中铁上海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宋杰,新疆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副院长阿里甫江·夏木西,同济大学创新创业控股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杨正宏,土木工程防灾减灾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闫治国,同济大学高铁及站城融合研究院副院长谢帅帅,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土木工程材料系系主任陈庆,土木工程学院谢丽宇研究员、马险峰教授、张海华研究员、罗晓群副教授,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新疆办事处主任赵泓博。
土木工程防灾减灾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以来,积极对接国家重大需求和新时期重点任务,在木工程结构性能演化和全寿命防灾控制、多灾害作用下重大结构多场耦合效应与灾变防治、数物融合驱动的土木工程基础设施智能减灾、土木工程综合防灾和韧性评估与提升等重大方向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大尺度结构多灾害数物融合全息试验系统、风浪流一体多功能水槽系统等一大批新型数物融合、人工智能赋能的重大试验装备相继投入运行,翻开了土木工程防灾减灾研究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