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23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公布了2023年院士增选结果。土木工程防灾减灾全国重点实验室3位学术委员会委员当选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李惠教授、大连理工大学郭旭教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广州大学郝洪教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李 惠 中国科学院院士
李惠,女,1966年11月出生,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负责人,国家级高层次人才。
长期从事桥梁安全监测研究,提出桥梁力学物理规律与大数据机器学习融合的学术思想,创建桥梁安全诊断物理机器学习理论。曾任国际结构控制与监测学会(IASCM)理事长,现任亚太智能结构技术研究中心网络(ANCRiSST)理事长、中国振动工程学会副理事长、《结构健康监测》(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等国际期刊副主编或编委,结构控制与监测世界大会(WCSCM)等多个国际会议大会主席,土木工程防灾减灾全国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George W. Housner奖章、Robert H. Scanlan奖章,2015年国际结构健康监测年度人物奖等。在《自然》(Nature)和《科学》(Science)等期刊发表SCI论文200余篇。
郭 旭 中国科学院院士
郭旭,男,1971年2月生,大连理工大学力学与航空航天学院教授,工业装备结构分析优化与CAE软件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力学学会副理事长、国际结构与多学科优化学会副主席、国务院力学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力学)成员、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万人计划”领军人才、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负责人、辽宁工程科学计算与CAE软件研发协同创新中心负责人、土木工程防灾减灾全国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国际机械设计旗舰期刊ASME-Journal of Mechanical Design副主编、国际计算力学旗舰期刊Computer Methods in Applied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编委。
长期从事计算力学、结构优化、固体力学研究和CAE软件研发,在相关领域做出了国内外同行公认的重要贡献,产生了重要学术影响。曾2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次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还曾获辽宁省自然科学一等奖、全国创新争先奖、亚洲结构与多学科优化学会成就奖、国际华人计算力学学会成就奖、中国青年科技奖、钱令希计算力学成就奖、徐芝纶力学奖等。研究成果成功应用于新一代载人飞船、“祝融号”火星车、大推力火箭发动机、月球车等国家重点发展装备研制。
郝 洪 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郝洪,广州大学工程抗震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澳大利亚技术科学与工程院院士,澳大利亚学者最高荣誉“桂冠学者”(Australian Laureate Fellow)获得者,澳大利亚科廷大学约翰·科廷杰出教授。国际防护结构学会杰出会士、澳大利亚工程师学会会士、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会士和国际工程资产管理协会会士、土木工程防灾减灾全国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等。曾任澳大利亚地震工程学会主席,国际防护结构学会主席。国家“杰出青年”基金(B类)获得者,“长江学者”讲座教授,国家级人才。曾入选150位被党中央国务院邀请在天安门参与60周年国庆观礼的海外华人科学家。
长期从事结构动力学在结构抗爆、抗震及健康监测方面的应用研究,解决了多个关键科学问题和工程难题。创建了包括冲击、震(振)波传播、合成、建模、试验、监测等新理论技术体系,被美国等国家应用并评价为“世界最高水平”,收录在 ‘结构动力学’(中文版由王光远院士翻译)等经典教科书及北约《军火库设计规范》、澳洲《国家防震规划》、中国《民用建筑防爆设计规范》等。郝洪院士发表了800多篇SCI收录论文,所发表的文章SCI他引23000多次,SCI-H因子84,SCOPUS引用30000多次,H-因子87, Google学术引用38000多次,H因子100。连续多年在SciVal数据库土木结构领域全球排名第一。多次获得澳大利亚土木工程及结构工程两个领域研究领袖。在2023年斯坦福大学发布的“世界前2.0%”的21万多名科学家中排2861,土木工程第6,在职业生涯中排14325,土木工程第12。在Research.com的世界最好工程和技术科学研究人员中排129,澳大利亚排第8,土木工程领域在职学者排第1。先后获得了60多个研究奖项,包括2022年的亚太区结构工程与建筑Nishino 奖章、2019年澳大利亚地震工程学会Charles Bubb奖章和2018年John de Laeter 研究领袖奖。
热烈祝贺!
信息来源: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哈尔滨工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广州大学工程抗震研究中心